體育資訊11月5日報道宣稱 當地時間11月4日,在利雅得WTA年終總決賽紫組第二輪小組賽中,首次參加總決賽的中國球員鄭欽文經過三盤苦戰,以7-6(4)、3-6、6-1戰勝5號種子萊巴金娜,取得總決賽首勝。然而,比賽中出現的一個小插曲,引發了更大熱議。
這種一觸即發的敏銳性和一點就著的警惕性,說明人們苦“體育飯圈化”久矣。
據央視新聞報道,鄭欽文在賽后采訪中回應了比賽中讓觀眾“別喊了”,她說有一瞬間情緒沒控制好,非常感謝現場的中國粉絲們。
而根據現場視頻,決勝盤第4局中,鄭欽文手握局點,此時觀眾席上有觀眾高喊“鄭欽文”的名字,為她加油。鄭欽文隨即回道,“別喊了”。
一“懟”一“歉”形成鮮明的對比,卻讓鄭欽文贏得了不少贊許,獲得了“能屈能伸”的評價。
這不難理解,一句“別喊了”之所以沖上熱搜,在于它擊中了大眾的心理“陰影”,戳中了大眾的痛點。一方面因為觀賽禮儀,前不久舉辦的武網就給觀眾發布了觀賽禮儀,要保持賽場安靜,不要大聲喧嘩或交談,以免分散運動員注意力和打擾他人觀賽。一方面因為飯圈文化,雖然不確定現場觀眾是不是狂熱的粉絲,但一些曾發生的體育飯圈極端行為,給人留下了“PTSD(創傷后應激障礙)”。
一些比賽現場,個別粉絲不顧觀賽禮儀放縱自我,不僅干擾了賽場上的運動員,甚至擴散到場外的粉絲引發罵戰。不顧觀賽禮儀的群體和極端飯圈的粉絲,或許有一定的重合。這也難怪人們擔憂,生怕不良飯圈的惡習擴散到網球比賽中,故而容不得一點苗頭出現。
這種一觸即發的敏銳性和一點就著的警惕性,說明人們苦“體育飯圈化”久矣。
話雖如此,也不能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,否定所有的現場吶喊助威,甚至全部扣上飯圈的帽子。需要明白,賽場上的吶喊助威,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運動員,也可以讓現場更有活力。他們喊出運動員的名字,是想提供一種精神上的鼓舞,表達對運動員的支持和喜愛。所以鼓掌也好吶喊也罷,別影響運動員,別影響其他觀眾就行。
當然,賽場是個特殊的場合。場上氛圍緊張,容易讓投入的觀眾和決戰的運動員都精神緊繃,難免會出現一喊一懟的局面。對于這些情急之下的反應,也不必過于放大。
其實,相較于觀賽禮儀、飯圈文化,鄭欽文的前后應對也值得探析。巴黎奧運期間,我們就見識到了她的說話藝術。這一次,我們見證了她的應對能力。
先看現場對吶喊聲的不滿,這是一次即時回應,情緒的表達。應該說這是網球賽場上常見的場景,鄭欽文此前就貢獻過幾個“名場面”。但相較而言,這次的回懟還算得上“溫柔”。再看采訪時的致歉和感謝,這是一次事后反芻,是理性的應對。她本可以避過問題,但卻主動挑明。從目前流傳的視頻和網友反饋來看,她有理由來印證自己回懟的合理性。
可能有人覺得致歉是件容易的事,但設身處地想一下,在這種激烈比賽的場合,能換位理解吶喊者并不容易,能夠正視并致歉就更難得。
也許有人認為,這是權衡利弊下的結果,畢竟商業運動員需要觀眾支持。但從她一路走來的言行舉止能看出,這更像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審視后的自然反應,就如她場上失誤場下改進一樣。
所以,不能用說話的藝術來掩蓋甚至消解鄭欽文內心的強大和知行的合一。而跳出具體事件放眼當下,這種該懟就懟該謝就謝,就事論事不內耗的行為,也正是人們向往的真正的松弛感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