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濤
新華社巴黎8月27日電 題:從曼德維爾到巴黎 殘奧之光見證不屈傳奇
新華社記者周萬鵬、季嘉東
巴黎殘奧會大幕將啟,運動員們將奮力書寫超越自我的紀錄與傳奇。在世界體育的璀璨星河中,殘奧會如同一顆獨特而耀眼的明珠,散發著堅韌不拔、自強不息的光芒。這是一段寫滿勇氣與奮斗的歷史,從英國曼德維爾到法國巴黎,無數殘疾人用體育改變命運,鑄就了體育人文精神的光輝與變遷。
1948年,英國曼德維爾醫院附近居民區的草坪前,16名下肢癱瘓的病人坐在輪椅上拉弓、瞄準……這是由“殘疾人體育之父”路·古特曼組織的一場射箭比賽。二戰期間,他在曼德維爾醫院建立了脊髓科,幫助救治受傷的官兵,同時注入了在當時看來不可思議的個人理想——不只為讓那些傷員更舒服地度過所剩不多的時日,而是要讓他們有尊嚴地活得更長久。
為了激勵這些病人積極恢復,古特曼醫生開始鼓勵他們從事體育運動,由此慢慢形成了被廣泛認為是殘奧運動前身的斯托克·曼德維爾運動會。
1960年,古特曼創辦的比賽第一次走出曼德維爾,來到意大利羅馬,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0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此次比賽。這次比賽被認定為歷史上首屆殘奧會。
從1976年殘奧會起,夏季項目參賽者不再局限于脊椎損傷人士,而是增加了截肢、視力障礙等選手。1988年,國際奧委會規定,夏季奧運會和殘疾人奧運會必須在同一城市舉行。從此,殘奧會與奧運會分享同一主題口號。
時光荏苒,從早期參賽規模較小、項目設置簡單,到如今成為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,殘奧會在發展中不斷壯大,閃耀著自強不息、頑強拼搏的生命之光,傳遞著團結與友誼的希望火種。
1984年紐約殘奧會,中國選手登上殘奧舞臺,平亞麗以4米28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,獲得B2級跳遠金牌,為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拿下首枚金牌,這比許海峰在洛杉磯實現“零的突破”還要早。
參賽人數少、項目少、經驗少……雖然彼時尚處起步階段,但中國體育代表團自信樂觀、奮勇拼搏的精神風貌開始綻放于世界舞臺。
1988年漢城殘奧會,面對諸多強手,僅有43名運動員參加田徑、游泳、乒乓球與射擊四個項目的角逐的中國體育代表團,以堅韌與毅力交出17金17銀10銅、11人次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單。
此后,中國體育代表團穩步向前。1992年巴塞羅那,他們在獎牌榜首次位列亞洲第一。四年后的亞特蘭大,他們以16金排名第九,首次躋身十強。在悉尼,他們斬獲34金,25次打破世界紀錄,金牌總數上升至第六位。
2004年雅典,隨著殘奧會在場地設施、組織機構等方面向奧運會看齊,中國體育代表團也正式登上世界舞臺中央。從雅典到北京,乃至此后的倫敦、里約與東京,他們從未在夏季殘奧會上讓金牌榜與獎牌榜榜首旁落,連續五屆實現金牌、獎牌榜雙第一。
馬佳
而獎牌的數字背后,是靠著雙手與一根繩索將自己和輪椅與火炬一寸一寸地拽上半空,點燃了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主火炬的侯斌,是經歷“重賽風波”仍能連續打破世界紀錄的視障運動員馬佳,是輪椅上笑著與對手互相拭去臉上淚水的擊劍選手榮靜,是用頭撞擊泳池壁沖線奪得金牌的無臂老將鄭濤……他們的精彩表現,早已超越比賽本身,贏得了世人的喝彩與尊重。
巴黎殘奧會上,第11次出征的中國殘奧健兒期待用奮勇拼搏,向世界講述互助友愛、自強不息的中國故事,續寫奧林匹克的傳奇。